费尔南·莱热

法国的画家
费尔南·莱热,全名为约瑟夫·费尔南·亨利·莱热(Joseph FernandHenri Léger,1881年—1955年),法国画家、雕塑家、电影制片人。[1]
费尔南·莱热早年就读于巴黎美术学院和朱利安美术学院。创作受到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毕加索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 1882—1963)的影响。在早期的作品中,他创造了一种个人形式的立体主义,也有人称之为“机械立体主义”,这种创作风格不同于布拉克和毕加索的拼贴形式,而是采用管状、圆锥形和立方体形状去进行构图。后逐渐转变为一种更具象征意义的纯粹主义(Purism)风格。他对现代主题的大胆简化处理使他成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先驱。[1]

人物简介

费尔南·莱热(1885-1955),出生于法国阿尔让当,其父亲是一位养牛人。少年时期,莱热曾做过建筑学徒,并在1897年至1899年接受建筑师的培训。1900年前往巴黎,曾担任建筑绘图员,并在一家照相馆修描照片。1902年至1903年在凡尔赛服兵役后,由于未能被巴黎美术学院录取,以非注册学生的身份参加了美术学院的课程,同时还在朱利安学院学习,直到25岁才开始认真地从事绘画。他的早期作品如1905年的《我母亲的花园》显示了他对绘画的热情。1909年,他搬到蒙帕纳斯并结识了一群艺术家,1910年在秋季沙龙与其他立体派画家一同展出。1911年,他与立体派画家们首次以组织成员的身份向公众展示了立体主义。从那时起直到1914年,莱热的绘画变得越来越抽象,但他没有使用布拉克毕加索的拼贴技术。1914年8月,他被征入法国军队,在前线度过了两年,期间创作了许多作品,如《吸烟的士兵》(1916年)。1916年9月,他在维尔朋特的康复期间,几乎死于德军凡尔登的一次硫酸气体袭击。战争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他开始创作“圆盘系列”的绘画作品,并在1919年与让娜-奥古斯丁·洛伊结婚。20世纪20年代,莱热的作品在形式上和主题上的“回归秩序”,并与勒·柯布西耶和阿梅迪·奥赞丰等艺术家有共同之处。1931年,莱热首次访问了美国,并在193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他的作品展览。1945年回到法国后,他加入了共产党,并创作了许多描绘大众生活场景的作品。1950年,莱热的妻子去世后,他与娜迪亚·霍多塞维奇结婚。在他的最后几年里,他在伯尔尼讲学,并为委内瑞拉中央大学设计了马赛克和彩色玻璃窗。1954年,他开始为圣保罗歌剧院设计一幅马赛克,但未能完成。他被埋葬在埃松省吉夫-苏尔-伊维特的墓地。莱热多年来一直担任教师,先是在巴黎的瓦西里耶夫学院,然后在索邦大学,发展了自己的费尔南·莱热学院,该学院位于巴黎,后在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的米尔斯学院艺术画廊任教,然后返回法国。

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