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约翰逊

美国建筑师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Cortelyou Johnson,1906年7月8日-2005年1月25日)是一位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和评论家,被埃森曼誉为美国建筑界的“教父”。他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建筑。约翰逊最为人所熟知的是自1980年代起创作的后现代建筑作品。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约翰逊为纽约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设计了现代主义建筑“玻璃屋”(New Canaan,康涅狄格州),为纽约的550 Madison Avenue设计了后现代建筑,为芝加哥的190 South La Salle Street设计了建筑,为现代艺术博物馆设计了雕塑花园,以及为杜巴顿橡树园设计的美洲原住民前哥伦布时期展馆。1933年,约翰逊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筑部主任,负责安排沃特·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的访问,并成功争取到米斯·凡·德·罗的第一个美国委托项目。1932年,他组织了关于现代建筑的首个展览。1934年,约翰逊辞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职务,转向右翼政治,为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长休伊·P·朗(Huey P. Long)和后来的广播神职人员查尔斯·库克林(Charles Coughlin)工作,并向希特勒表示敬意。1941年,随着战争的临近,约翰逊突然辞去了库克林的报纸和新闻工作。后来,他被FBI调查,最终被允许参军。多年后,他将这些活动描述为“我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获得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次年成为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人。如今,他的建筑作品在纽约、休斯顿芝加哥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匹兹堡亚特兰大马德里等城市的高层建筑中成为显著的标志。约翰逊于2005年1月25日在他的玻璃屋度过了他的最后时光,享年98岁。他的伴侣大卫·惠特尼在同年去世,享年66岁。他的住宅庄园现在对公众开放,归国家历史信托所有。

人物简介

菲利普·约翰逊,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建筑。他是《国际风格:1922年以来的建筑》一书的作者之一,也是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建筑部的主任(1932年~1934年、1946年~1957年),为让美国人熟悉现代欧洲建筑,他做了很大的努力。他为自己设计的住宅「玻璃屋」给他带来了声誉。这个建筑冲击了密斯·凡·德·罗(后来在设计西格拉姆大厦时是他的合作者)的影响与经典隐喻之间的平衡。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菲利普·约翰逊

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