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惜字纸

古代文化中的良好美德
“敬惜字纸”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种良好美德,代表着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相传,中国文字是由上古黄帝史官仓颉创造发明的,历代的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对文化都相当敬重,久而久之,古人认为应当对字纸,即写有文字的纸张表示尊敬和爱惜。

简介

敬惜字纸是中国文化传统理念之一,也传到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汉字文化圈其他地区。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出于对文化与文字的崇敬。清朝以后,也参杂了宗教信仰和仕子对功名的追求。敬惜字纸的传统与文昌帝君信仰有密切关系,显示出科举社会中士大夫阶层的重要地位。

记载

敬惜字纸,也就是敬惜带字的纸,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燕京旧俗志》记载:“污践字纸,即系污蔑孔圣,罪恶极重,倘敢不惜字纸,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父母同科罪。”于是,就出现了劝人敬惜字纸的善书,也就是所谓“惜字功律”。 “敬惜字纸”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种良好美德,是中国文化传统理念之一,代表着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字纸,代表的是文化。敬惜字纸,也就是要求敬重和爱护文化。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所以,敬惜字纸的思想内涵,不仅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在当今,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敬惜字纸”的敬重文化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我们珍惜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