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耶路撒冷

中东地区归属有争议的地区
东耶路撒冷(阿拉伯语:القدسالشرقية,al-Quds ash-Sharqiya;希伯来语:מִזְרַח יְרוּשָׁלַיִם,Mizraḥ Yerushalayim;英語:East Jerusalem)是中东地区一个归属有争议的地区,通常是指1967年六日战争以后被以色列占领的耶路撒冷的东部市区,其中包括了耶路撒冷旧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些最神圣的圣地,如西墙、圣殿山和圣墓教堂[2]
根据1947年的联合国分治计划,耶路撒冷被设想为一个独立的国际城市。然而,它因以色列宣布独立后的1948年战争而分裂。由于1949年的停战协定,该市的西半部处于以色列的控制之下,而其包含著名的老城的东半部则落入约旦的控制之下。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战争期间占领了东耶路撒冷;从那时起,整个城市都在以色列的控制之下。1967年六日战争后,耶路撒冷的市镇边界扩大,总面积是战前西耶路撒冷的三倍。这包括位于旧城区北部、东部和南部的几个附近的约旦河西岸村庄,这些村庄现在被认为是该市的社区,以及从那时起建造的八个郊区社区。国际社会认为这些社区是非法定居点,但以色列政府对此提出异议。以色列的立场是以扩大的市镇边界为基础的,而巴勒斯坦的立场是以1949年《停战协定》为基础。[2]
1980年的《耶路撒冷法》宣布统一的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正式确定了对东耶路撒冷的有效吞并。巴勒斯坦人和国际社会中的许多人认为东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未来的首都。这包括138个(193个)联合国成员国,其中包括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瑞典伊斯兰合作组织的57个成员国。耶路撒冷的地位被描述为“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1988年,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宜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的首都。[1][2][3]
2016年,东耶路撒冷的人口为542,400人,占耶路撒冷人口的61%。其中,327,700人(60.4%)是阿拉伯人,214,600人(39.6%)是犹太人。东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居民在教育、公民身份、国民服务和其他方面日益融入以色列社会。[2]根据中东问题专家大卫·波洛克(David Pollock)的说法,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间达成最终协议并建立两国解决方案的假设中,48%的东耶路撒冷阿拉伯人更愿意成为以色列公民,而42%的人更喜欢巴勒斯坦国。9%的人希望获得约旦公民身份。[2]2017年12月13日,伊斯兰合作组织宣布承认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1][3]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