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尾石龙子

成体褐色侧纵纹显著的爬行动物
蓝尾石龙子(学名:Plestiodon elegans)又称五线石龙子或南石龙子,是石龙子科石龙子属爬行动物[1]广泛分布于东亚的中国东南部、台湾、澎湖群岛和钓鱼台列岛。[2]成体褐色侧纵纹显著,幼体背面棕黑色,具5条浅铜褐色纵线纹,尾末端呈蓝色。蓝尾石龙子喜欢在干燥而温度较高的阳坡活动,栖息于长江以南的低山山林及山间道旁的石块下。[3][4]该物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5]

形态特征

蓝尾石龙子的头体长70~90毫米,尾长130~160毫米。吻钝圆;上鼻鳞1对,左右相接;前额鳞1对,彼此分隔;顶鳞之间有顶间鳞;耳孔前缘有2~3枚锥状鳞;后颏鳞1枚。体覆光滑圆鳞,环体中段21~28行;肛前鳞2枚;股后缘有1簇大鳞。背面深黑色,有5条黄色纵纹,沿体背正中及两侧往后直达尾部,隐失于蓝色的尾端。雄蜥在腹侧及肛区有隐约散布的紫红色小点,雌体呈青白色。[6]
成体褐色侧纵纹显著,而幼体背面则有5条浅黄色纵纹,尾末端呈蓝色。幼体蓝色的尾部和背部的五条金色纵纹是其显著的特征,但这2个特征会在幼体成长过程中逐渐消失。成体背部为褐色或灰褐色,体侧有红暗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全身鳞片光滑,成蜥后腿外侧近股部有不规则排列的大形鳞片[2]
蓝尾石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