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蝾螈

分布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动物
潮汕蝾螈(学名:Cynops orphicus)是蝾螈科蝾螈属的一种两栖动物。它的体长约为7-9厘米,背部和体侧呈黑色。潮汕蝾螈主要栖息在海拔1400-1600米的沼泽地。它以捕食蚯蚓、甲壳类螨虫、昆虫及其幼虫为食。潮汕蝾螈分布于中国广东潮州地区,被列为中国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之一。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汕头。

形态特征

成体:全长74毫米,头体长46毫米左右,体长为头长(吻至肛)的3.25倍,头扁平,前部圆,吻端钝圆,突出下唇,吻棱明显,颊部甚倾斜;上唇两侧有唇褶,延伸到口角;上、下颌具细齿,犁骨齿在内鼻孔前缘汇合,中段分叉形成“∧”形;舌前部短,远窄于口腔的宽度;眼小,略倾斜,眼径小于鼻孔至眼的距离或鼻间距;耳后腺弱,后端略弯曲且具斜沟;头背面光滑,平坦,略凹,头后部有“∨”形隆起,与背中央脊线相连,背脊略凹,在尾基部前隆起。[1]
四肢短小,前肢略长于后肢,粗为后肢的1/2;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重叠或达对方掌、[zhí]部;指、趾较细,逐渐变细,端部尖出;掌、蹠突略显或明显;指长顺序为3、2、4、1,趾长顺序为3、4、2、5、1;第五趾基部具蹼。尾长与头体长相等或略大于头体长,特别是雌性尾较长;背、腹尾鳍褶适度高,在尾基部的背、腹鳍褶边缘相平行,末端窄至尖出。肛孔边缘肥肿状隆起明显,肛裂长大于肛部隆起的高度,后部分开,肛缘具细横沟。
皮肤光滑,背面有小疣粒或呈蠕虫状;腹面具小疣粒;体侧几无缝纹,有肋沟14条左右,但不太清晰或在背侧部位清晰;颏部和咽喉部几乎无纵纹或横沟。生活时体背面黑褐或浅黑色;体腹面鲜橘红色,其黑斑点多少和形状变异颇大,咽喉部有4个大斑或为不规则的橘红色大斑,体腹侧有不规则黑斑点,彼此相连或不连,在腹部中央形成1条不规则相当宽的纵行橘红色带,有的个体纵带纹不明显。前、后肢基部腹面和掌、蹠部各有一橘红色斑块;肛边缘为橘红色,后部黑色。尾部腹鳍褶基部3/4为鲜橘红色;尾后部1/2为浅橘黄色,背、腹鳍褶具有黑色斑点。液浸标本背面浅褐色,腹面浅黄色(生活时为橘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