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宜会战

抗日战争时期重大战役
枣宜会战,日方称“宜昌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军队第五战区与日军中国派遣军第11军于1940年5月到6月期间,在中国湖北围绕枣阳宜昌地区发生的一次大型攻防战。[1][2][3]
为迫使国民政府妥协,早日结束与中国的战争,侵华日军第11军决定攻占宜昌,一举消灭中国军队第五战区主力部队。1940年4月10日,日军大本营批准侵华日军攻占宜昌的作战计划。[1][3][4]5月1日,日军兵分三路发动进攻,于5月8日占领枣阳,中国守军第五战区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第84军第173师在掩护主力部队转移时遭日军围攻,损失惨重。中国军队在转移过程中,以23个师的兵力将日军包围在襄东平原地区,于5月12日对日军发动总攻,但由于日军截获第五战区往来电报,致使张自忠所部第33集团军位置暴露,遭到日军两个师团围攻,张自忠所部损失惨重,张自忠阵亡殉国。5月19日,日军3个师团由枣阳及其东北、西南一线对中国军队发起反攻,中国军队不敌撤退,枣宜会战第一阶段结束。[1][2][3][5]
5月31日,日军重新调整部署后强渡汉水,南下进攻襄阳第五战区不知日军作战意图,因此陷入被动,守城部队一战击溃,日军在6月1日攻占襄阳。而后日军乘胜攻占南漳宜城。为适应日军进攻态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被迫调整部署,设置第六战区,并任命陈诚为战区司令长官,取代李宗仁指挥对宜昌的防御战,但未能挽回颓势。6月4日,日军计划南北两路对进,围攻汉水西岸中国军队,逼近宜昌,中国守军第94军第55师、第26军等部怯战撤退,日军相继攻占江陵沙市当阳。中国军队第18军仓促对宜昌进行布防,日军在6月11日对宜昌城发动进攻,中国守军不敌撤退,次日日军攻占宜昌。随后,日军第11军司下令各部撤退,中国军队组织反击,在17日收复宜昌。然而日军大本营经过讨论,重新发出确保宜昌的命令,撤退日军中途返回,在6月17日下午再次攻占宜昌。日军重新占领宜昌后,中日双方形成对峙,枣宜会战结束。[2][3][6][7]
枣宜会战中,日军伤亡约2.5万人,日军战史记载日军伤亡为7000余人;[6]中国军队伤亡约10万人,其中张自忠、钟毅两位高级将领阵亡殉国。日军占领宜昌后,并在此修筑飞机场,对重庆和大西南的重要基地进行大轰炸,造成大量中国军民伤亡。但由于宜昌地势所限,日军未对重庆构成直接威胁,中日双方在宜昌形成对峙,直到抗战胜利。[2][6][7]

战争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