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群

中国著名教育家
王伯群(1885—1944),贵州兴义人,中国同盟会先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和教育家[1][2]
王伯群早年在兴义笔山书院求学,后由兴义县(今兴义市)以公费选派日本留学,先后在宏文学院政治经济科、中央大学、中央研究院深造,适逢孙中山在日本倡导革命,加入中国同盟会。1915年,参与发动护国运动,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等职,1920年,随孙中山回广东恢复军政府,在广州任大总统府参议兼军政府交通部长。1924年,王伯群在上海创办大夏大学。192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王伯群先后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交通部长兼第一交通大学校长和招商局监督,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8年,蔡元培因事繁任重辞交通大学校长职务,提议王伯群兼任交通大学校长职务,王伯群成为继叶恭绰之后管辖交通部兼掌交通大学的校长。1928年秋,王伯群倡导恢复吴淞商船学校,1929年9月1日,吴淞商船学校正式复校,定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王伯群兼任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今上海海事大学)首任校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日军来犯,大夏内迁贵州,抗战期间,王伯群带领大夏大学三次迁校。 1944年冬,王伯群在领导迁校过程中积劳成疾,1944年12月20日,王伯群病逝于重庆陆军医院。[3][1][2][4]
王伯群著有《交通事业改革方案》《电政设施三年计划》《航政建设纲要》《伯群文集》等著作。[4]

人物生平

讨袁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