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一代

格特鲁德·斯坦因提出的称呼
“迷惘的一代”是美国文学评论家格特鲁德·斯坦因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迷惘的一代”这个称谓有一种特殊的权威。它传递了一种观念:在那些一战幸存的年轻人的心灵里,残酷的战争和战后放荡奢靡的生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迷惘的一代”的众多作家,海明威、帕索斯、菲茨杰拉德E.E.卡明斯等人,都是像考利那样,出身于医生、律师、农场主或商人等中产阶级家庭。他们多半在公立学校就读,在学业过程里逐步改变了乡土气,成为放眼世界特别是被巴黎气息、被欧洲文化吸引的年轻人。他们极少受美国的历史束缚,割断了地域之间的联系,认为自己是自由精神的表征。可是,1919年之后现实生活的许多方面都让他们感到愤怒,而诸如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技术的革新又让他们着迷。他们在分歧、怀疑、疏离中做了一些自己从前不以为然的事情,过度的自怜和夸大的自我意识让他们隐现灵魂危机,陷入迷惘。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他们不接受过去的那套行为规范,也因为他们对社会及作家在其中的地位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这一代作家属于已经固定下来的旧价值观和尚待确立的新价值观之间的一个过渡期。[1]

主要来源

关于“迷惘的一代”的来源,海明威在他的散文中提到过。当时格特鲁德·斯坦因小姐使用的T型福特车的发火装置出了故障,车行里那位战争(一战)最后一年当过兵的小伙子在修理斯坦小姐的旧车时技术不熟练,而且工作态度也不够认真,斯坦小姐提出抗议后,车行老板狠狠地批评了他。这位老板对他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于是斯坦因小姐回去之后就对海明威说:“你们就是这样的人。你们全是这样的人,你们所有在战争中当过兵的人。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你们不尊重一切,你们醉生梦死......别和我争辩,你们就是迷惘的一代,与车行老板说得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