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改革运动

戏曲改革运动
戏曲改革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民族戏曲进行的一场群众性革新运动。戏曲是我国一大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其中也有不少封建性糟粕,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一遗产,中国共产党一直很重视对它的改革。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推陈出新”的口号,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初步的戏改工作,创作了为抗日战争服务的新剧目。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开展了自发的、分散的、局部性的戏曲改革活动,在此基础上,1950年11月文化部在京主持举行了全国戏曲改革工作会议,统一认识后,提出了《关于戏曲改进工作向中央文化部的建议》,由文化部上报中央。1951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改方针,中共中央总结了一年多各地开展戏曲改革工作的经验教训,于同年将这一方针具体化,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制定了戏曲改革“改戏”、“改人”、“改制”的具体内容和政策。“改戏”,即清除戏曲剧本和戏曲舞台上旧的有害因素,删除各种野蛮的、恐怖的、猥亵的、奴化的、侮辱自己民族的、反爱国主义的成分。“改人”,是帮助艺人改造思想,提高政治觉悟和文化业务水平。“改制”,即改革旧戏班社中的不合理制度,如旧徒弟制、养女制、“经励科”等。这些方针政策以政令的形式向全国推广,使戏曲艺术革新卓有成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广大艺人的拥护。从此,局部的戏改试验,成为在新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广大艺人参加的全国范围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群众运动。各地文化主管部门依靠艺人广泛审定、修改戏曲旧有剧目,同时新创了一批历史剧和现代戏。各地还举办了不同类型的艺人讲习班,提高了他们的觉悟和素质。革除了旧戏班、旧剧场中的剥削制度,在北京建立了国营剧场。戏曲舞台的面貌和艺人的精神风貌很快就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的戏曲事业出现了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