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

由乳糖酶缺乏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乳糖不耐受(Lactose intolerance,LI)是指因乳糖酶数量不足或活性低下引起乳糖吸收不良,继而引发的一系列消化道系统症状。[2]
乳糖不耐受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分为4种:先天型乳糖酶缺乏、发育型乳糖酶缺乏、原发型乳糖酶缺继发型乳糖酶缺乏。[2]主要症状是腹泻、腹胀、腹痛等。[4]临床上可用乳糖氢呼气试验、乳糖耐量试验、粪便乳糖及尿半乳糖检测进行诊断。儿童以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多见,一般随原发病好转而好转。有些成人型乳糖不耐受者也可饮用少量牛奶而不出现症状。应用无(低)乳糖奶粉或无乳糖牛奶以及乳糖酶可治疗乳糖不耐受。[4]
全世界许多人都不同程度面临乳糖不耐受这一问题,与种族、地域密切相关,发病率介于15%~100%。[4]据中国研究统计,新生儿乳糖吸收不良发生率约为40%,占所有乳糖酶缺乏患儿的12%~30%。[2]

分型

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LI可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