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族

高山族的分支之一
赛德克族(赛德克语:Seejiq/Sediq/Seediq)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在其民族语言中,“赛德克”意为“真正的人”。[1]根据居住地不同,赛德克族分为德克达雅(Tgdaya)和都达(Toda)社群[a],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南投县等地。[1]据统计,2022年赛德克族(不包括已独立出去的太鲁阁族群)人口约10600人,[3]使用赛德克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泰雅语组,分德克达雅(雾社)次方言、都达(春阳)次方言、德鲁固(太鲁阁)三个次方言。[2][3]
赛德克族起源于中国台湾的中央山脉,后迁徙至南投县德鹿湾定居。18世纪赛德克族人由于人地关系等问题陆续迁出德鹿湾,分化为德克达雅、德鲁固和都达三个社群。19世纪时赛德克族已在南投花莲等地拓展出其势力范围[5][1][6][7][8]20世纪,赛德克族在日据时期受到压迫,赛德克族被并入泰雅族,其居住地遭到一定程度的侵占。1930年,莫那·鲁道率领赛德克族人在南投雾社发动了武装抗日行动,被称为“雾社事件”,此后赛德克族遭到了血腥镇压。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实施的“蕃童教育”对赛德克族民族历史文化造成了破坏。[1][9][10][11]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当局统治时期,大批赛德克族人迁出山林,被一定程度的汉化了。[12][1]21世纪初期,基于德克达雅、都达、德鲁固三个族群共同历史的认同,赛德克族发起正名运动。2004年东赛德克德鲁固群被划分为独立的“太鲁阁”族群,西赛德克于2008年被正式认定为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之一“赛德克族”。[1][5][13][14]
赛德克族的宗教信仰以祖灵信仰为核心,并依据祖训行事。[15][1][4]其民族语言赛德克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泰雅语组。[1][2]赛德克族内部的社会组织包括小社、部落和嘎呀团体,[1][10][16]生产以农业、狩猎和编织为主。[17][18][19]其婚姻、生育、丧葬等习俗与禁忌在各支社中有所不同。[1][20][21][22][23]饮食方面,赛德克族人以其种植的甘薯、芋头、小米等为主要食物,对肉类会进行腌渍或熏烤,喜好酿酒。[4][1][24]其传统建筑为半穴式家屋和望楼,[25][4][26]民族服饰多以苎麻为材料,红、白、蓝色为常见颜色并装饰有条纹。[1][4]赛德克族纹面是其传统文化中成年的标志,具有美观、辟邪的功能,日据时期后其纹面风俗中断并消失。[1][27]

族称

早期台湾少数民族并没有“族”的概念,依据日据时期的文献,当时根据发音,称使用seejiq语的人为“纱绩族”,即今所称“赛德克”。赛德克在其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是“真正的人”。[5][10]赛德克族人的自称在赛德克语的三个方言中仅有语音上的不同,分别为Seejiq/Sediq/Seediq。[1][12][28]在近代的族群分类上,赛德克族长期被归为泰雅族的分支,2004年东赛德克独立为太鲁阁族群,2008年,西赛德克最终被确认为赛德克族。[1][13][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