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冠状动脉一过性收缩,引起血管部分或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病机制可分为神经机制和体液机制两方面,从神经机制方面讲,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活动对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起重要作用。从体液机制上讲,血栓素和前列腺素之间、内皮素与内皮源舒张因子之间,是调节血管口径的重要因素。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无特异性体征,胸闷胸痛症状与典型的心绞痛相符,一般在安静时出现。冠状动脉痉挛以药物治疗为主,首选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冠状动脉痉挛如不积极治疗,或久治不愈,可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室纤颤、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痉挛一般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高达89%~97%。有多支血管病变或并发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就诊科室

  • 心血管内科、内科、急诊科

发生机制

  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一氧化氮生成减少,内源性血管收缩及舒张物质失衡,血管紧张度增加。
  2.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敏感性增高,某些刺激因素作用下发生血管过度收缩。
  3.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目前认为CAS患者基础情况下表现迷走神经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性相对较高的状态,从而使痉挛易感性增加。也有研究认为,痉挛发生前迷走神经活性增强而诱发CAS。
  4. 遗传因素,与一氧化氮合成酶相关基因有关。发生某种基因变异的患者易于发CAS。
  5. 其他如氧化应激、炎症、镁离子氢离子的作用以及心理应激等都可能参与CAS的发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