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

救助贫困失学少年儿童的一项公益事业
希望工程是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创立的一项公益事业。[1]1989年10月30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青基会)发起实施了希望工程,通过动员民间来筹集资金,为失学儿童提供学业资助,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1]
希望工程前期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对贫困地区失学学生捐资助学以及进行希望小学等硬件设施建设,后来伴随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希望工程的战略重心向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以及在教师培训等软件设施的建设上转移。[2][3]从2007年5月起,希望工程进行全面升级:关注阶段从义务教育阶段拓展到了高中、大学和职业教育阶段,项目内容从单纯的“救助”模式逐渐转向“救助—资助—发展”模式,动员和服务方式从单一的资金资助发展为“资金资助+勤工俭学+公益实践”多元化格局。[4][5]在互联网时代,希望工程通过打造出以“智慧希望工程”为统揽的数字化运行系统,全面整合数字化资源,逐步从“公益寡头”转向“自由市场”,由传统“组织型公益”转向“社会型公益”,实现了数字化转型[6][7]
截至2022年年底,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赠收入210.76亿元、资助困难学生692.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992所。[8]希望工程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大量贫困地区的学生因贫失学的问题,有效推动了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6]另外,希望工程加速了现代公益观念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成功打造了中国公益新品牌,开启本土公益新模式,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了中国最富影响力的公益事业之一。[6][4]

设立背景

1986年,共青团中央派人在广西柳州地区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发现金秀瑶族自治县共和村,全村2000多人,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出过一位初中生。[1]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每年有大量小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缩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