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星

牧夫座α,牧夫座中最明亮的恒星
大角星(Arcturus)是牧夫座(Boötes)中最亮的恒星[1],也是夜空中第四亮的恒星[9],其视星等为-0.05[4],仅次于天狼星(-1.46等)、老人星(-0.72等)和半人马座α(总和为-0.27等),半人马座α是由A星(-0.01等)和B星(+1.33等)组成的双星系统,个别的亮度都低于大角星,只因为它们太过接近,所以肉眼无法分辨出来[10][11][12]。大角星的亮度约为太阳的170倍[8],从北半球南半球都可以看到,位于天球赤道以北19度左右(赤经:14h15m39.7s,赤纬:+19°10′56″)[1][5],形成了春季大三角星系的一个角,角宿一轩辕十四形成了另外两个顶点,这个三角形连接了牧人座、处女座狮子座,在北半球的三月到五月之间可以看到[7]
“Artcurus”这个名字来自希腊语,意思是“熊的守护者”,指的是它靠近大熊座尾部的位置[1],1603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拜耳 (Johann Bayer) 将大角星命名为α Boötis,拉丁语为Alpha Boötis[13],此后,又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恒星专有名称进行编目和规范[14],“Arcturus”被正式收录在IAU的星名目录中[15][16]
大角星是除了太阳超新星之外,人们在白天用望远镜观测到的第一颗恒星。1635年,法国数学家兼天文学家让-巴蒂斯特·莫兰(Jean-Baptiste Morin)在白天用望远镜观测到了它[3],其距离太阳相对较近,约为36.7光年[8],是一颗光谱类型为K1.5 IIIpe[a]红巨星[5],它的质量是太阳的1.08±0.06倍[4],但半径已经膨胀到太阳的25.4±0.2倍[4]。大角星以其高固有运动速度而闻名,相对于太阳系以122千米/秒的速度运行[3],其缺乏硅、铝和铁等普通元素[17],但α元素相对丰富[10],在空中运行时,会伴随微弱的振荡现象(星震现象)[18],可以以此辅助计算其质量和半径[19]

命名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