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
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2]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占领的贵州省遵义市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称遵义会议。[1]参加遵义会议的人员有,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a]、秦邦宪[b];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c];中央秘书长:邓小平;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d],以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也参加了会议。[4][9]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多次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对共产党革命根据地进行打击,前四次均以失败告终。1933年9月,国民党政府改变战略与战法,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共产国际派遣的军事顾问李德推行不切实际的“短促突击”等军事路线,导致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长征。其后,在贵州黎平、猴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两次会议,毛泽东的意见取得了多数与会者的拥护,但争论并未结束。为了决定和审查在黎平会议上提出的建立苏区根据地以黔北为中心的问题,以及检阅在反对五次“围剿”和西征中所积累的军事经验与教训,政治局扩大会议遂于遵义举行。[5][10]这次会议批判了中央红军指挥机关在反对蒋介石军队的第五次“围剿”作战中实行单纯防御、在长征中实行退却逃跑的战略错误,决定采取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在会议以后不久,中央政治局改变了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和军内的领导地位。[1]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得以保存下来。[9]毛泽东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大期间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1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所著的《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中评价:(遵义会议)是历史性的政治局会议。在战略上,遵义会议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12]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指出,“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yōu]关的转折点。”[13]

说法由来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2]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占领的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子尹路96号[3]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称遵义会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