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聪

中国国画家
周思聪(1939年1月11日-1996年1月21日),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中国国画家,北京市政协委员。[1][3]
1958年,周思聪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1959年5月,周思聪完成了写生作品《颐和园一角》,被李可染推荐参加了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会,并获得银质奖章[1][3][4]1963年,周思聪毕业于中央美院之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1969年,周思聪与卢沉结婚。在丈夫下放外地的境况中,她承担起了家庭的负担。直至“文革”结束,她才重新进入创作高潮。[5]1983年,周思聪被推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85年5月,周思聪赴济南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最高票数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同年任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1]1996年1月20日,周思聪因腹部不适入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后转至北京地坛医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病情危重。次日,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周思聪于当晚10时15分逝世,终年57岁。[1]
周思聪继承了徐悲鸿蒋兆和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擅长吸收了油画及素描的体块结构、明暗光线,又大胆运用水墨晕染,把李可染山水画的层层叠加技法运用到人物画创作中,开创了中国画的新面貌。[6]她的代表作有《矿山图》《彝族女子系列》《荷花系列》等。[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