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刻石

刊刻于秦代的摩崖石刻
1
2
《琅[]刻石》是刊刻于秦代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琅琊台刻石”等,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始皇颂诗”)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后半部分(“二世诏书”)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传为李斯所书,属小篆书法作品。[1]其内容记载了秦统一中国后废分封、设郡县、车同轨、书同文、明法度、统一度量衡以及重农抑商等诸多重大举措。[2]
原刻于秦代北宋时期苏轼在密州发现琅琊刻石拓片,撰写跋文并请人临摹刻石,置于超然台。刻石因此声名大振。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诸城知县颜悦道重修琅琊台时立石碑一座,镶嵌残存刻石。清代顺治年间,程[fāng]磨平了碑石南面的迸裂痕,刻上“长天一色”四字。乾隆年间,宫[mào]让熔铁束之防止刻石碎裂。道光年间,铁束散开,刻石碎裂。光绪年间,何[yuàn]玉摹刻了《清摹刻秦琅琊台碑》。民国时期,王培[]等搜寻散碎石块并粘合修复后移至山东省博物馆。1959年,移至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胶南县博物馆存有秦二世琅台诏书刻石复制品。其中以原石拓本最为珍贵,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2][3]
《琅琊刻石》是仅存的秦刻原石,为小篆第一代表作。此刻碑是了解秦代统一事业的重要文献,其书法雄浑秀丽,庄重典雅,圆润婉通,具有艺术价值,也是书法艺术的珍品。《琅琊刻石》与《峄山刻石》《泰山刻石》《会稽刻石》合称“秦四山刻石”。[4][5][6]

名称由来

《琅琊刻石》,又名《琅琊台刻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五巡天下,三次登临琅琊台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天下,登临琅琊山(今山东省胶南市南)时,修琅琊台,勒石颂扬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命随行廷尉李斯所书。因此称为《琅琊刻石》《琅琊台刻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