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牙

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的牙
阻生牙(impactedtooth)是指由于骨、牙齿或软组织等阻挡,只能萌发出或完全不能萌发出到正常位置的牙齿。牙齿严重阻生时埋伏于黏膜或骨内成为埋伏牙。阻生牙是口腔正畸患者中常见的一种牙齿发育障碍。牙齿的阻生可分为萌出延迟、部分阻生和全部埋伏阻生。不同部位阻生牙生长方向和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1]
任何恒牙均存在阻生可能,牙弓中不同牙位埋伏阻生的发病率不尽相同,上颌较下颌多发。牙弓中阻生牙患病率排序依照下颌和上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下颌和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中切牙的顺序患病率依次递减。女性较男性好发阻生牙,阻生牙多发生于替牙列时期。[1]下颌第三磨牙又称智牙,是最易发生阻生的牙。由于此牙多引发冠周炎反复发作,常需拔除。[4]
阻生牙常见病因包括遗传、环境和医源性三个方面因素,其中环境因素还可以分为全身和局部两个方面。Zilberman等的研究发现,上颌尖牙腭侧阻生患者的家族有很大概率表现出同样的尖牙腭侧埋伏阻生,某些全身系统性疾病或损伤会导致阻生牙的发生。乳牙早失和滞留乳牙、萌出障碍、多生牙牙瘤、牙列拥挤、黏膜软组织异常等是发生阻生牙的局部因素。阻生牙的医源性因素有根管治疗因素、正畸治疗因素和唇腭裂手术因素。[1]
由于调查对象、地区和人种的不同,阻生牙的患病率差异较大,任何恒牙均存在阻生可能,牙弓中不同牙位埋伏阻生的发病率不尽相同,上颌较下颌多发。国内外多数研究表明,女性较男性好发阻生牙,阻生牙多发生于替牙列时期,各牙位阻生好发年龄段与该恒牙的正常萌出时间有关。[1]
阻生牙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同时会导致心理、消化功能、邻牙等一系列问题。表浅的阻生牙位于黏膜下,可通过临床检查进行初步诊断。深部的阻生牙则需要借助放射影像学诊断方法。阻生牙长期存在时可见邻近牙齿有移位,如倾斜、旋转和伸长,某些阻生牙的病例,临床可见滞留未脱落的乳牙,成功地治疗阻生牙可能需要正畸科、口腔颌面外科、牙周科、修复科、放射科等医生共同参与。阻生牙的治疗有阻断性治疗、拔除阻生牙、保留阻生牙牵引入牙弓、移植阻生牙、阻生牙的直接复位等多种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