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

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贺敬之(1924年11月5日—),笔名艾漠、荆直,男,山东省枣庄市人,诗人、剧作家,中国共产党党员[1][3][2][5]他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文化部代部长。[6][4]
贺敬之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就读于兖州的滋阳简师。[3][7]后因日寇入侵,学校停课、南迁,他随学校流亡湖北、四川[3][7][8]在此期间,他阅读进步书刊,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9][7][8]1940年,他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延安,随后考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42年毕业后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工团创作组工作。[9][5][7][10]
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激励,贺敬之参与到“新秧歌运动”中,进而创作了《南泥湾》等歌词、诗歌,开启了创作生涯的辉煌时期。[8][11][12][13]1944年,贺敬之受命根据“白毛仙姑”的故事,主创了歌剧白毛女》剧本。[8][14]1945年9月,他奔赴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工作,并且参加了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以及解放河北沧州战役。[5][10]1949年7月,他到中央戏剧学校创作室工作。[5][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贺敬之到延安参加活动,于1956年写了长诗《回延安》,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迎来创作生涯的第二个辉煌时期。[13][15]随后,他创作了《三门峡·梳妆台》《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等优秀诗作。[1][8][16][17]1977年,贺敬之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1980年8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89年兼任文化部代部长。[6][4]1992年10月,他因病而正式办理了离休手续。[4][18]他晚年一边养病,一边整理出版文集,并且创作了一批新古体诗歌。[10][19][20]
贺敬之注意吸收中国传统古诗的营养,继承“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优秀成果,借鉴中国民歌的特点,也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新诗[21][22]他的诗作以豪放、雄健的崇高壮美为主格调,尤其是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突出,也不乏婉约阴柔的雅致优美。[16][23][24][25]贺敬之的创作始终与国家命运和时代风尚密切相连,他的一系列作品歌唱伟大时代,被称为“时代的歌手”。[3][26][27]他重视通过长卷的方式描写重大政治题材,对社会生活的时代特征及历史巨变进行艺术概括和整体把握,力图回答生活中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信念。[23][28][29]尤其是他的政治抒情诗,具有强烈的政论色彩,将社会主义文艺推向政治抒情诗的高峰。[16][26][30][31]他主创剧本的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艺奖”二等奖,他先后被授予“中国当代诗魂金奖”、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等。[32][33][34]
贺敬之曾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中国歌剧研究会荣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等。[35][36][37]贺敬之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38][39][40]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