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play

二次元流行文化
Cosplay源出自英语“Costume Play”的简写,即“扮装表演”[1],指借助服装、饰品、道具、化妆以及造型等来扮演某个人物,人物大多数来源于动画、漫画、电子游戏、小说、影视剧等[2]
Cosplay一般由爱好者成立社团自发举办,包括校内社团、社会社团和工作室。Cosplay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团队行为,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种漫展是其表演的主要平台,网络则是其表现更为广泛的虚拟舞台[3]。从事Cosplay的人被称为Cosplayer或Coser[4]
1984年,Cosplay这个词被日本动画家高桥伸之首次提出[5],到20世纪90年代起,Cosplay在日本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Cosplay开始出现在中国大陆是1997年[4],2000年,第一届独立的Cosplay大赛在广州举办。此后,随着各类Cosplay活动不断举办,再加上Cos作品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以及大众媒体的介入,中国大陆的Coser人数逐年增多,Cosplay被中国动漫迷们视为最精彩的活动之一[6]

涵义

顾名思义,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简略写法,其动词为cos,而玩cosplay的人则一般被称为coser[也称cosplayer]。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的cosplay最早的中文译名是出自台湾,意思是指角色扮演。但因为这种译法与游戏中的role play game(rpg)同为角色扮演之意,所以为免雷同,笔者更倾向于另一种译法--服饰装扮。以现今的cosplay而言,其形式及内容一般是指利用服装、小饰品、道具以及化装来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或是一些日本视觉系乐队以及电影中的某些人物,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定位上cosplay包含了相当广阔的发挥空间,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cosplayer在的地方,这一领域便绝对就是当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