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笃会

天主教隐修院修会
本笃会(拉丁语:Ordo Sancti Benedicti),亦译为“本尼狄克派”或“黑修士”(得名于修会僧袍的颜色),是天主教的一个隐修会,由意大利人圣本笃于529年在意大利中部卡西诺山所创立。本笃会遵循中世纪初流行于意大利和高卢的隐修活动,其规章成为西欧和北欧隐修的主要规章。本笃会隐修院的象征是十字架及耕地的犁。在不同地方的旧天主教会、圣公会及路德会均有本笃会。

发展历史

本笃会于9世纪渐渐兴起,并在公元9世纪起发展至西欧、北欧等地,其隐修院也逐渐成为欧洲主要经籍研究与学术中心。9世纪后,许多修院会规松弛。至12世纪中期盛极而衰。910年前后至1098年,在法国先后出现克吕尼修会与熙笃会,主张严守本尼狄克所定会规,亦称“重整本笃会”。15世纪-16世纪时,因会士到殖民地传教,该会的隐修性质逐渐消失。1893年教宗利奥十三世设立办事处,统管各自分立的本笃会各修会。本笃会产生过24位教宗,4600位主教和五千多位圣人。
1909年,本笃会传入中国,但未建立修会组织。1925年,美国本笃会的神父来到中国北京,创建辅仁大学。不久移交给圣言会负责,还在河南开封传教。1926年,在四川成都西山建立首座修道院。1928年,在吉林延吉建立延吉修道院和延吉教区。另在重庆、开封、北京等地相继建立修道院。该会在华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慈善事业。1930年代退出中国。

会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