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论

以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为主要代表的哲学思想
原子论(英语:Atomism)是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波(Lewkippos)开创、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确立的哲学,是关于物质的间断性、离散性结构的哲学学说,[6]是自米利都学派创始以来经历200年的发展的希腊各派哲学学说的大综合,也是古代自然哲学高峰和它的终结。[3]
留基波德谟克利特主张原子和虚空是宇宙的本原。原子是充实的存在,虚空是原子运动的空间和场所。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造成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毁灭。[6]德谟克利特提出灵魂是亦是原子,其与肉体原子结合可构成生命。[7]
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所创立的原子论哲学,其思想价值和理论贡献就在于,集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和科学思想之大成,系统化和体系化地建立起了古希腊哲学史乃至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唯物论哲学体系和科学的物质结构假说。原子论哲学对希腊自然哲学与科学思想的演进,对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历史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原子论解开了爱利亚学派辩论的症结,从而完成了伊奥尼亚唯物论一元论。经过德谟克利特运用启发和影响了亚里士多德建立自己的自然哲学,而后由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传承,一直在希腊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近代西方哲学中,原子论成为机械唯物论的理论基石。霍布斯伽利略动力学说和原子学说相结合,发展出机械唯物论的哲学。原子论对近代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和基础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显著影响。17世纪的波义耳采纳原子论,提出了新的“化学元素”概念。这一思想被18世纪法国拉瓦锡所接受和发展,奠定了近代实验化学的基础。19世纪的道尔顿以精确的定量分析,建立了系统的关于物质结构的原子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假说经过了2300多年的漫长历史岁月,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的科学理论,显示了它的科学价值。[4]

词源与定义

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