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

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
张继(1882年—1947年),原名张溥,字博泉、溥泉河北沧县人,国民党元老。[1][2]
张继早年曾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在读书期间,张继已经开始从事反清活动,并结识了孙中山。1905年,张继加入同盟会。1907年前后,张继一度倾向于无政府主义,并在同盟会内部发起了几次“倒孙”风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张继任临时参议院参议员。第一届国会竞选中,张继当选参议院议长。1913年起,张继接连参与了孙中山发起的“二次革命”、护法运动。1922年,张继支持孙中山在苏俄中共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但国民党“一大”后,张继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由怀疑逐渐转为反对,并主张“分共”,之后,他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的反革命活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张继历任国民政府委员、司法院副院长、中央监察委员、立法院院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等职。抗战爆发后,张继撤往陪都重庆。1946年,张继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张继晚年曾主持国民党党史和民国史的编[zuǎn]工作,并于1947年任国史馆馆长。同年12月15日,张继因病在南京去世,终年66岁。[1][2]
孙中山与民国元勋》一书中评价张继:“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他以元老的资格,屡任显要,虽不无建树,但思想保守,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潮流。”[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