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

国际经济合作论坛
G20峰会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成立于1999年12月16日。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的非正式对话机制,G20由原先的八国集团和其他十三个重要经济体组成。[1][2]峰会旨在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且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3]
20世纪下半叶,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原有的G7机制逐渐无法满足全球经济治理的需求。1999年9月,G7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邀请占全球GDP总量约90%、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80%以上、人口占比约80%的20个主要大国的央行行长和财长参加会议。这个机制的成员由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各占一半,结构相对平衡,显示出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逐步重视。2008年的金融危机推动20国集团进一步发展,从上一阶段松散、非正式的国际组织状态,转而开始协调各国政策,发挥实质性作用,峰会正式升级为全球首要经济和金融治理论坛。2010年11月,首尔峰会首次将发展议题设为主要议题,标志着G20进入了新的长效治理机制转型阶段,开始走向世界经济恢复之路。2016年9月,G20峰会对于数字化议程的讨论稳步扩大并大幅增长,并更加关注解决不平等问题等。G20峰会的重心从应对危机开始转向预防危机。从2022年开始,G20峰会更加关注新兴国家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除贫困等议题变得更加重要。[1][4]
G20峰会采用轮值主席国的形式,由金融轨道和夏尔巴轨道两个平行轨道组成,并且设有专门的专家组,参加小组又有不同的独立集体组成,并且有多方利益相关者提出建议,协助20国集团决策进程。[5][2][6]G20的成立有助于新兴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更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促使新兴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增强。发达国家则继续通过全球经济治理机构的扩大保持发言权和影响力,推动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7]

历史沿革

在历经1994年墨西哥危机、1997年亚洲四小龙危机(尤其是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以及1998年俄罗斯危机后,作为各国财长及央行行长的交流论坛,20国集团于1999年成立。2008年11月,在雷曼兄弟银行倒闭引发了经济危机之后,首届G20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自2011年戛纳峰会起,该活动开始每年在主席国选定的城市举行。G20最初主要关注广泛的宏观经济问题,后来将议程扩大到其他紧迫议题,如可持续发展、卫生、农业、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和打击腐败等。[8]G20发展的历史沿革具体分为以下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