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

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
急性胃肠炎(acute gastroenteritis)通常由应激、药物、酒精、创伤和物理因素等非感染因素[4]或感染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致的以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急性胃肠炎[3]
急性胃肠炎流行病学病原学不同而有所不同[1],细菌感染所致急性胃肠炎为一组广泛存在并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胃肠道感染病,亦是全球性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1]。病毒感染所致急性胃肠炎依据病毒不同流行病学不同,如A组轮状病毒感染遍及全世界,成人轮状病毒腹泻可在一年四季中发生,在荷兰美国英国日本,85%以上的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暴发系由诺如病毒所致[1]。肠道寄生虫所致急性胃肠炎全球均见流行,而热带亚热带地区为高发区,其中有部分地方性流行区。农村患者通常比城市多[3]
急性胃肠炎的诊断需综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血常规、便常规、粪便培养等明确诊断,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依赖于特异性病原学检查,必要时需胃镜、结肠镜等进行鉴别[3]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病原学治疗,一般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口服葡萄糖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脱水严重者须补液。药物治疗以喹诺酮类为首选。根据病原体种类选择相应药物,如抗菌药物、抗阿米巴药物[3]
预防措施主要为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如急性期呕吐、腹泻、皮肤感染者、无症状携带毒者均应暂时调离餐饮岗位。各级卫生部门应严格督查食品原料、加工、储存、流通等各个环节,杜绝污染食品进入市场销售。饮用水应及时彻底消毒。对粪便要进行必要的无害化处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