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兵

群团组织
红卫兵,广义的红卫兵是指“文革”中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的各类群众组织。狭义的红卫兵通常中指文革中纯粹由青少年组成的学生组织。[2]“红卫兵”一词,是由北京清华附中部分学生于1966年5月提出,并于5月29日率先成立红卫兵组织,随后中国各地的各种学生组织,都统名为“红卫兵”。[1]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红卫兵,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其过程基本为两年,而作为一个青年组织形态,它前后则延续了大约十二年左右的时间。[3]
红卫兵成立初期只是清华附中部分学生的自发行为,后来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支持与肯定,影响力扩大。[4]红卫兵主要以“大串连”活动、破“四旧”活动、“红海洋”运动进行政治文化活动。红卫兵因种种原因,产生内讧,并且逐渐分裂社会化,导致社会混乱加剧。从1967年2月开始,中共中央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把红卫兵往群众组织方向引导,通过成立红卫兵代表大会等方式,把红卫兵组织完全纳入到正规的群众组织中来,像工、青、妇组织那样,成为党领导下的有组织的青年学生组织。文革结束后,红卫兵名存实亡,于1978年8月19日正式撤销终结。[1]
广大参加红卫兵的学生,除极少数外,绝大多数是出于对领袖的信赖,认为是在“保卫毛主席”,“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进行“反修防修”的斗争。他们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从一开始就被林彪、“四人帮”等人所利用,打着“造反有理”的旗号,到处冲击,破坏极大,是造成全国性动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文化大革命”起了推波助澜作用。[1]中国当代社会造成了空前的劫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历史性悲剧。[3]

发展过程

成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