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战国时期屈原所著的诗篇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性作品,中国第一首自叙生平的抒情诗,第一首浪漫主义抒情长诗,第一首最长的长篇抒情诗,全诗总共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九十字[a][3][4][5][6][7]
《离骚》约写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期,在忧愤中,屈原用诗歌的形式劝谏怀王。[5][9]关于标题“离骚”有“离忧”“遭忧”“别愁”“牢骚”楚国曲名等多种解释。[5][6][10]全篇有正文与“乱辞”。正文前半部分自叙世系、生辰,自信有内美外修的高贵品质,期望辅佐君王行一番美政。但楚国现实的政治斗争激烈,他痛斥党人贪婪无厌、谗陷误国;悲叹怀王暗昧不察,反复无常。后半部分为瑰奇壮丽的幻境求索之旅,以一种充满宗教意味的盛大仪式,回归昆仑西极。篇末,从幻境转回现实。[6]全文塑造了一位坚贞高洁、追求真理、坚韧不屈、德才兼备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那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思想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精神,成为后代仁人志士的精神楷模。[5]
《离骚》寓情草木,托意男女,语言朗丽婉恻,意象纷披陆离。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引刘安语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6]《离骚》开创了楚辞时代,对后世历代诗歌、赋等文体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11][12]同时,由《离骚》衍生出诸多注释、训[]、考据和研究等著作,以及歌曲、绘画、书法作品等。[13][14][15][16][17]

创作背景

屈原战国楚国人。[1][2]西周东迁后,楚国逐渐成为一方强国。但到屈原所在时期,楚怀王沉迷享乐,不问朝事,任由奸[nìng]小人与秦国使臣勾结,楚国国力不断削弱。[18]初时,屈原得楚怀王信任,参与商议国家大事,及外交事务。[19][20][21]后因上官大夫和旧贵族的挑拨,[22]屈原受楚怀王疏远。[19][21]一说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屈原用诗歌的形式劝谏怀王,始创作《离骚》。[6][9]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则记载,屈原受命草拟宪令,欲以改革变法,遭上官大夫谗陷,怀王“怒而疏”屈原。[19][23]屈原“忧愁幽思,作《离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