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

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
1
2
津巴布韦(Republic of Zimbabwe),全称为津巴布韦共和国。[17]是位于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国家,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博茨瓦纳赞比亚毗邻,境域总面积39.9757万平方千米。[3]截至2023年7月津巴布韦人口有1530万。英语为津巴布韦官方语言。[3]首都是哈拉雷Harare),全域现有10个省。[1][3]
津巴布韦位于南回归线以北,完全属于热带地区,但由于平均海拔高,因此也享有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凉爽,局部地区降雨量大,降雨期长。[18]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势较高,由中部高原组成,从西南部向北延伸,海拔在 1000 米至 1600 米之间。[5]津巴布韦最高峰是位于东部的马尼卡兰迪地区的伊尼扬加尼山,海拔2592米,占境域总面积的25%。津巴布韦最低点是位于杜米拉附近约200米处,林波波河在这里流入莫桑比克[18]
津巴布韦在前殖民时期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因为语言、制度和信仰大致相像,因此主要被分为两大族群,恩德贝莱(Ndebele)和绍纳(Shona)。[4]从12世纪开始,津巴布韦境内陆续存在过津巴布韦王国(英文:Kindom of Zimbabwe)[19]、姆韦尼·马塔帕王国(英文:Kingdom of Mwene Matapa)[20]、罗兹维帝国(英文:Kingom of rozwi)等不同的原住民国家。[21][19]16世纪,姆韦尼·马塔帕王国被葡萄牙殖民者逐步渗透,最终城邦被葡萄牙殖民者控制。后姆韦尼·马塔帕王国的崩解导致了罗兹维帝国的诞生。19世纪,恩德贝莱人控制了罗兹维州,[4]直到1895年5月,英国南非公司占领了马塔贝莱兰和马绍纳兰以及赞比西河北部领土,其中马塔贝莱兰和马绍纳兰地区即为现今的津巴布韦共和国。[22]后津巴布韦在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20世纪末,民主变革运动在津巴布韦兴起;进入21世纪,因源自国际组织的经济援助减少,津巴布韦国内形势日益紧张。2017年11月,津政局发生突变,埃默森·姆南加古瓦(Emmerson Dambudzo Mnangagwa)取代罗伯特·穆加贝(Robert Mugabe)就任总统。[18]
津巴布韦独立以来,由于干旱、外汇危机、社会福利性支出增加、干预第二次刚果战争土地改革政策等原因,其经济状况下行严重,并且拖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处债务。[23][24]部分西方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对其进行了经济制裁,停止了对其的经济援助,这导致津巴布韦在21世纪初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25][26][27][28][29]2009年4月,政府宣布暂停使用津巴布韦元,并允许使用各种外币,特别是南非兰特和美元。[18]截至2022年,津巴布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07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67美元。[11]津巴布韦的矿产业、农业、旅游业以及其他服务业都有一定发展[30],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当中除南非之外,产业结构最为齐全的国家之一。[30]津巴布韦的烟草在世界烟草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曾为世界烟草出口产量第二位,每年的烟叶产量99%用于出口。[31]津巴布韦的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多个金属成矿带,矿业在津巴布韦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2%,45%的外汇收入来自金属与矿石出口。[32]旅游业也是津巴布韦的重要产业,有 26 个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有五个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认可的世界遗产,即维多利亚大瀑布、卡米遗址国家纪念碑、大津巴布韦国家纪念碑、马托博山、马纳波尔斯国家公园、萨比和切俄雷自然保护区[13][33]
津巴布韦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还是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The Common Market for 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简称COMESA)与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outhern Africa Development Community,简称SADC)的成员国。[34]津巴布韦奉行不结盟政策,以发展同非洲国家特别是南部非洲国家关系为外交重点。大力推行“东向”政策,旨在加强并扩大双边和贸易关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