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肃反运动

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
苏联肃反运动(俄语:Большая чистка),也称大清洗运动、大恐怖时期、叶若夫时期,是指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执政下,于1934年爆发的一场持续四年的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约有130万人被判刑,68万人遭枪杀。[1]
斯大林当选为苏共总书记后,与党内干部对推行新经济政策问题存有分歧,并先后同反对派发生三次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反对派均落败,斯大林独掌大权,成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1934年,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基洛夫列宁格勒州遇刺身亡,当时苏联政府在案情并未彻底调查清楚的情况下,便断定凶手是由季诺维也夫等党内反对派领导的地下恐怖组织的成员,随即就在次年对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反对派成员实施逮捕,掀起了大清洗运动。1936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公开审判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最终所有人以通敌谋反罪被判处死刑。1937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又对皮达可夫等人参与反革命组织托洛茨基平行总部案进行审判,皮达可夫等人被处死或监禁。同年的党中央全会上斯大林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进展越来越大,但被击溃的剥削阶级残余也愈加凶恶,要采取更加尖锐的斗争。随即在6月以参与反革命军事法西斯组织为由将副国防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首的八名高级将领处死,并于1938年公开审判布哈林右派托派[a]联盟阴谋集团案,将布哈林、李可夫等反对派成员与托派联系到一起,判处死刑。1939年,斯大林在苏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承认在大清洗运动中犯下了错误,考虑到苏联人民的承受力已接近极限,肃反运动目的也已基本达到,大清洗浪潮才逐渐平息。[2][3][4][5]
苏联肃反运动历时长达四年,被严重扩大化,株连极广,期间存在无处不在的政治审查、到处都存在的怀疑间谍破坏、做秀公审、关押和死刑等现象,苏联内部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使苏联成为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的极端形式—斯大林个人专制,也使得苏联的党、政、军、科学文化界失去了一大批优秀骨干,严重的破环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对苏联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同时,大清洗运动还扩展到共产国际,许多外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遭到杀害,对国际共运造成了多方面的恶劣影响。[2][3]

历史背景

全俄肃反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