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泪斩马谡

《三国演义》中的典故
挥泪斩马谡[mǎ sù]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典故,指的是三国时期马谡失守街亭,被诸葛亮挥泪斩首的故事。[1]该典故最早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和《三国志·马谡传》,原文中记载马谡失守街亭后被诸葛亮斩首。马谡死后,诸葛亮“为之流涕”。[3]
挥泪斩马谡的主要内容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北伐。在战争的紧要关头,诸葛亮派马驻守街亭要道。结果马谡不听诸葛亮调度,导致街亭丢失。诸葛亮为维护军法,将马谡斩首。[5]在《襄阳记》中进一步描述了诸葛亮马谡的感情,诸葛亮不仅与马谡情同父子,而且在处死马谡后,诸葛亮还亲自“临祭”,并“待其遗骨若平生。”[6]经过后世话本、戏曲等对“挥泪斩马谡”一事进行了改写、延伸。到明代,《三国演义》中有了“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zhōu fáng]断发赚曹休”一回。[1]
挥泪斩马谡不仅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感叹的典故[7],而且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挥泪斩马谡在现代已经有了管理者需要执法如山、壮士断腕的深刻意涵。[8]挥泪斩马谡还衍生出许多戏曲、文学作品。如京剧中的《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9]连环画《斩马谡》[10]等。

典故出处

挥泪斩马谡一事出自西晋史官陈寿编著的《三国志·蜀书·马谡传》中:“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谡年三十九。”[5]《三国志·诸葛亮传》对此事写道:“(亮)戮谡以谢众”。[3]《三国志·王平传》也记载:“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