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体温为37.3~38℃的一种常见症状
低热(low fever),又称低烧,是指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体温为37.3~38℃的一种常见症状。长期低热指持续低热两周以上,并伴有其他原因所不能解释的症状。[1]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所致。此外还有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等导致的非致热源性发热。[3]低热的病因主要有结核病、慢性胆管感染等导致的慢性感染、肿瘤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等非感染性疾病等。[1]伴随症状有盗汗、乏力、消瘦等。[1]
低热的治疗应该尽快治疗、按病因治疗。[1]肺结核应采取异烟肼利福平等杀菌药物以及手术治疗等抗结核治疗方式,少数发热不退者可应用小剂量非类固醇类退热剂。[4]对于一些可疑而又暂不能用检查方法确诊的病例,如感染性低热,可试用水杨酸钠1g,每日3次,如低热退后复升,可能感染未愈,应重新控制感染。[1]

定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当发热的温度在37.3~38℃时,称为低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