泇运河

泇运河
[jiā]运河,全长260里,在峄县境内有东、西两条泇河补给水源。

基本介绍

明初的运河为南北走向,自北而来,从济宁向南沿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湖之西岸经徐州黄河交汇后奔县(城)而南去,然后借道三百三十里的黄河水道到达淮安。然受黄河顶托,运、黄交汇一带易阻,另须经徐州、吕粱两处险滩。明朝后叶,因为黄泛阻运,多位漕河大臣一次次上书朝廷,建议开挖从韩庄经台儿庄到淮安的泇运河(即韩庄运河),以避黄河徐、吕和黄泛之险,保证漕船顺利通行。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黄河在沛县等地决口泛滥,“灌昭阳湖,入夏镇,横冲运道”。万历三十二年(1604),总理河道的工部右侍郎李化龙,开通了由夏镇经台儿庄到邳州的这段运河,使经常因黄泛而断航的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畅通,“尽避黄河之险”。并自东向西依次建起了台儿庄、侯迁、顿庄、丁庙、万年、张庄、德胜、韩庄八座陡门式船闸,以解决从微山湖到台儿庄,因地势西高东低而产生的20多米水位高差。这段航道,全长260里,因为在[]县境内有东、西两条泇河补给水源,史称泇运河。
清乾隆、嘉庆年间曾对泇运河进行过多次治。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7年)浚治台儿庄以上运河,“以水深八尺为度,并修纤道”。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冬,大修晋宁台儿庄运河被水土石堤岸工程。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春,大挑韩庄以下八闸运河,以维持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