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闳

清代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
[hóng](Yung Wing[1],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原名光照,字达萌,号纯甫,广东省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2][3]中国近代赴海外留学第一人,中国留学生之父。[4][5]
1828年,容闳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835年,容闳跟随父母来到澳门,进入马礼逊纪念学校就读。1842年容闳到香港继续学业。[6]1847年,容闳前往美国留学。三年后容闳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成为第一个进入耶鲁学院就读的中国人,毕业后返回中国。[2]1860年,抱着“学成归国,有所设施”的热忱,开始投身于近代中国的建设当中,并在洋务运动中与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组织了第一批官费留美幼童。[7]晚年用英文撰写《西学东渐记》,回顾了容闳寻求“维新中国”之路却屡遭曲折磨难的生命历程。[8]1912年4月21日上午,容闳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逝世于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城沙京街寓所,终年84岁。[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容闳,原名光照,于1828年11月17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中。由于家境贫困,7岁时容闳被父母送到英国传教士开办的澳门马礼逊纪念学校(Morrison School)就读。[9]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容闳的父亲不幸病逝,同时因为学校停办,容闳只得辍学在家,和兄姐一起参加劳动帮补生计。[2]1842年,马礼逊纪念学校从澳门搬迁到香港,容闳便随学校一起迁到香港继续读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