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一世

16世纪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公元1533年-公元1603年),本名伊丽莎白·都铎(Elizabeth Tudor),是英格兰爱尔兰女王,1558年到1603年在位,都铎王朝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终生未婚,有“童贞女王”(The Virgin Queen)之称。[3]
伊丽莎白·都铎是亨利八世和他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在她两岁八个月时,生母被父亲处死,自己也被剥夺王位继承权。后在1543年亨利八世通过《王位继承法》重新赋予了伊丽莎白王位继承的权利。同父异母的弟弟爱德华六世和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先后即位。1558年,玛丽逝世,伊丽莎白继位女王,并于次年在伦敦加冕,时年25岁。[4]在位期间,伊丽莎白一世在政治上笼络资产阶级,精简枢密院顾问大臣人数,选贤任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奉行民族自立方针,大力发展工商业。[6]同时支持文化发展,莎士比亚、斯宾塞等众多文豪诗人都活跃在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期,斯宾塞在《仙女王》颂扬其为“光荣女王”[1]。宗教上,伊丽莎白一世施行宗教宽容政策,推行新教,使英格兰教会脱离罗马教廷。军事上,解除玛丽女王在位时与西班牙的同盟关系,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保住了英格兰的统一。另一方面,伊丽莎白一世广泛实施专卖权,晚年引发资产阶级的不满。1597年,伊丽莎白一世拒绝议会废除专卖权的请求,遭到抨击。同年11月30日,伊丽莎白一世发表了著名的“黄金演说”,宣布自己不再签署王朝的任何“专利书”,强调身为女王的光荣和对国民与国家的热爱。这是女王的最后一次演说。[4]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在萨里郡的列治文宫逝世,终年69岁,终身未婚无子。[3][1]
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高度评价她的智慧、才华与功绩“她已考虑到宗教建立之真理,是经常的和平与安全。良好的司法行政,适当地使用王权,学术研究之光辉灿烂。”[7]2002年,在由BBC主持的民众公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伊丽莎白名列第七,[8]超过了英国各地各代所有其他君王。[9]

人物生平

幼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