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

中国当代作家、历史学家、评论家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笔名敖之,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毕业于中国台湾大学,中国台湾作家、历史学家、评论家。[1]
1935年,李敖在哈尔滨市出生,1937年随父母迁往北京,李敖的少年时代是在北京度过的。初中曾就读于北京四中和上海缉规中学。李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12岁就开始发表作品,有神童之称。1949年,李敖随父到台湾,在台中一中读到高三,就学期间还与胡适进行过书信交流。高三时,他因与老师严侨的交往而被判缓刑,休学一年后考入台湾大学法学院,后来改读历史系。在此期间,李敖认识了历史学家姚从吾。此外,1957年他因在殷海光主笔的《自由中国》发表文章,结识了殷海光。[2]离开大学后,李敖以卖文为生,后来得到胡适的资助。因为《播种者胡适》一文,李敖引起了一番争论。李敖26岁时进入《文星》,与萧孟能、朱婉坚等人形成文星笔阵,发表《老年人和棒子》《传统下的独白》等文章,对青年产生很大思想冲击。他的《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等一系列文章和思想在岛内引起了一场规模很大的文化论战,史称“中西文化论战”。1963年,李敖接掌《文星》总编辑。[1][3][4]
1965年《文星》被查封,此后李敖写了多部著作均被台湾当局查禁。1967年,李敖以“妨害公务”被提起公诉,他因此封笔三年。1971年,因被诬“叛乱”,李敖入狱6年。到1979年,他复出文坛,陆续出版了《独白下的传统》《李敖文序》及《李敖全集》前六册。1981年,李敖再次被捕入狱,次年出狱后又相继出版《李敖的情诗》《李敖的情话》。1983年,李敖出版了《李敖全集》第七、八册之后开始从商。他主编的《千秋评论》出版了千秋评论丛书,在台湾文化界有较大的影响。1986年,李敖被台湾《读书人》杂志评为台湾十大作家之冠。1989年,台湾多家出版社联合出版了“李敖40周年纪念演讲会”。[5][2][4]
1990年,李敖完成了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第二年,李敖又创办了《求是报》,同年又创办了《李敖求评论》。到1995年,李敖开始主持电视节目,之后陆续参加台湾、大陆的电视节目。2000年,李敖开始参加台湾省选举,不过多次失败。21世纪初,李敖借着与凤凰卫视合作的《李敖有话说》节目,访问大陆,展开“神州文化之旅”,在大陆开讲座,办演讲,他的影响不断扩大。2011年,李敖参加最后一次选举失败之后不再涉足政坛。2017年,李敖被确诊罹患脑肿瘤,借着生命垂危之际,李敖邀请上百位“家人、友人、仇人”参加电视节目《再见李敖》为生命迎来最后的谢幕,虽然行动最后失败了,但是引发了一个公共话题。2018年3月18日,李敖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享年83岁。[1][3][4]
李敖一生笔耕不辍,著书百余部,但是有96部都被台湾当局列为禁书。李敖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下笔千言,个性狂傲,快意恩仇,富有正义感又桀骜不驯、恣肆怒骂。李敖有浓厚的自由主义、中华民族主义思想,李敖反对蒋家及国民党台湾的独裁统治并成为台湾党外运动的主要人物,积极推动了台湾的言论自由和政治民主化。1990年代台湾实现民主化后,他也反对民进党,反美以及反日。他支持“一国两制”,支持台海两岸统一。他的杂文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直笔直书,针砭时弊,而且每每表现为寓庄于谐,化俗为雅。他曾自述自己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曾获全美华人协会杰出华人成就奖。有著名作品《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李敖回忆录》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