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东汉曹操所著四言乐府诗
《观沧海》是东汉权臣曹操建安十二年(207年)[2]乌桓之战胜利回师途中,途经碣石时所作,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一章。[1][2][3]
东汉末年,正值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略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1]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1]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1]北伐结束后,曹操率领军队南归,途经秦皇岛的时候登上碣石山,望着波澜起伏的大海,顿生感慨,于是写下的《观沧海》。[4][5]《观沧海》表达了曹操豪迈的气魄、奔放的感情以及表达了其立志统一国家,意欲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6][4]诗歌用词浅显生动、简练通透,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丰盈的艺术世界。[7][8]
《观沧海》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2]清代诗人张玉[]评价《观沧海》为:“此志在容纳,而以海自比也。首二,点题直起。‘水何’六句,铺写沧海正面,插入山木草风,便不枯寂。‘日月’四句,转就日月星汉凭空想像其包含度量,写沧海,正自写也。末二,以志愿至此。醒出歌意,咏叹作收。”[9]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正值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略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1]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