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花鼓戏

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旧称花鼓子、[miǎn]阳花鼓戏,1954年定名为天沔花鼓戏,1981年改称荆州花鼓戏,流行于荆州市潜江仙桃荆门一带,以及邻近的鄂南、湘北等地。[3]
荆州花鼓戏是明末以后在江汉平原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荆州花鼓戏音乐属打锣腔系,唱腔分主腔与小调两大类。有小生、生角、正旦花旦、丑5个行当,有“摘花”“带彩”“咬碗”等特技。其表演自由灵动,轻松活泼,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和民间生活气息。[3][2]目前荆州花鼓戏专业演出团体总数8个,含国办团体6个,改制转企团体2个。[8]
2006年,荆州花鼓戏由湖北省潜江市申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荆州花鼓戏由湖北省仙桃申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9]

历史沿革

萌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