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解论

英国经验论哲学家洛克的代表著作之一
《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主要哲学著作。全书分四卷,共六十九章。从1671-1687年,历时17年完成,于1690年出版。[5][4]
《人类理解论》最早创作于1671年,是约翰·洛克和几位朋友一系列讨论的结果。约翰·洛克早年就读于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毕业后于该院任教,在此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的笛卡尔著作,第一次激发了对哲学的兴趣,令他想要尝试系统地理解人类知识的确定性范围。他在本书的《赠读者》部分中,提到“什么是人们的理解能解决的,什么是人们的理解不能解决的”。[6]该书的出发点旨在探询“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5]他首先从反对“天赋观念论”出发,提出“人心中没有天赋的观念”[7],知识源于人类经验的对象所造成的观念,观念的起源是经验,从而推导出“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并最终导源于经验”。经验有“感觉和反省”两种形式,只有先有了感觉经验才能反省经验。并提出著名的“白板论”,认为人出生时的心灵就象一张白板,等待书写后天的经验。[8]且对语言文字概念的产生、功能与用法、名称与所指对象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9],最后细致探讨了知识的性质、确实性和范围。[10]
人类理解论》将一切哲学问题归结为观念的起源论和知识论,形成了近代第一个完整的经验论思想体系。他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成为继培根霍布斯英国经验论派的代表观点,也是法国唯物论的重要来源之一。[11]书中对“天赋观念”的批驳,提出了“人必须自己来思想,自己来理解”,将理性与科学结合在一起。因此《人类理解论》也被认为是启蒙运动的宣言。[12]莱布尼茨评价说:“一位有名的英国人所著的《人类理智论》是当代最美好、最受人推崇的作品之一。”[13]

书名释义

约翰·洛克认为理解是人类的一种能力,它使人们能够获取并处理知识。这种理解能力是人们从经验中获得观念的过程,包括感官经验。在洛克的观念中,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人们在出生时并不具备任何固有的思想和记忆,所有知识和观念都是通过后天的经验逐渐添加上去的。理解使得人类高于一切有感觉的生物,并对这些生物占到上风,加以统治。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具有“理解”功能。而“理解”即“探讨人类知识的起源、确度和范围,以及信仰的、意见的和同意的各种根据和程度”。[5]该书的纲要是为了探究人的辨别能力在运用于所观察的对象时究竟起何种作用。[14]人类理解论也就是人类认识论,表明了人类的理解是如何成功运作的,决定用怎样的方法获取经验和知识,以求得观念与共识,确认应有的信仰。[15]所谓的“理解”即是理智,理智即是人的理性。以理性为中心,把全部哲学问题都归结为理性的问题,而以理性为哲学反思的对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