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御龙帛画

战国中晚期的御龙图案帛画
《人物御龙帛画》,又名《人物御龙图》,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中期晚段帛画,绢本[a],设色[b],纵37.5厘米,横28厘米,1973年5月在湖南长沙弹子库一号楚墓中出土,现藏于湖南博物院,是中国在2002年1月公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顶级国宝文物之一。[1][2][4][5][6][3][7]
1973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在对南长沙弹子库一号楚墓进行发掘和清理后,在[guǒ]板与隔板之间的夹层中发现《人物御龙帛画》。该帛画绘制的内容主要是一位头戴高冠,身穿博袍,腰佩长剑的留须男子在驾驭一条弓身成舟的巨龙。画面上除鸟首转向右侧外,人、龙和鱼都左,伞盖杆亦向左倾斜,与飘向右方的衣锦、缰绳、飘带构成了动感极强的画面。《人物御龙帛画》的长条形制是对灵魂升天过程的构想,学界一般将其视为楚国招魂巫术中所使用的“魂幡”。该帛画主要采用白描的手法,辅以平涂的手法,用线条描绘形状,写实性强,偶用金白粉彩,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一件运用重彩作画的作品。[1][2][4][5][8][9][10]
人物御龙图》见证了战国中期绘画中的不同风格及不同手法,同1949年出土于陈家大山楚墓中的《人物龙凤帛画》并称为先秦绘画艺术中的双璧。[9][11]《人物御龙帛画》对研究中国绘画的起源和民族风格的确定有积极意义。它的出土对研究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嬗变、仪式,对研究楚国人的习俗和意识具有重要价值。[10][12]

文物名称

关于《人物御龙帛画》的定名,在学界并未引起过大的争论。依据其图像内容,“人物御龙”成为了学界普遍接受的命名。与此同时,学界也断断续续引用其它名词,如“御龙帛画”、“人物驭龙”、“御龙人物”或“人物[kuí]龙舟”。[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