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族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
沙陀族(shatuo),是以我国沙陀突厥人为主体,又吸收六州胡人、射脾人、回纥人等而形成起来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1]
沙陀族的种族来源说法众多,大部分学者比较认同《新唐书·沙陀传》中的说法,唐贞观七年(633年),处月部首领觐见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处月部归附于唐。唐永徽四年(653年)唐朝在处月分布的地区设置了金满、沙陀二州。[1]自唐元和三年(808年),沙陀族在朱邪尽忠朱邪执宜的带领下内迁,并于盐州(今陕西省定边县)安置。朱邪赤心协助唐朝镇压庞勋之乱,被赐名李国昌。唐乾符五年(878年)李国昌与儿子李克用大同防御使造反,被唐征讨后大败逃往鞑[]部,唐中和元年(881年)被赦免,助唐镇压黄巢起义[2]唐天佑四年(907年)唐朝灭亡,沙陀逐渐崛起,并在五代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个封建王朝。[3][4][5]
在沙陀政权统治期间,沙陀族沿袭唐朝官制,经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宗教方面除了信仰萨满教之外,佛教与道教也有所信仰,同时沙陀人学习汉文儒家文化,音乐舞蹈也逐渐与汉族乐舞交融,婚姻方面则沿袭突厥,实行收继婚制。而这期间由于朝代更迭,战乱四起,加之沙陀政权消亡,沙陀人便逐渐分散于辽宋金夏元境内,但沙陀人活动范围大部分在河东以北地区,后逐渐与汉融合。[3][4][5]
沙陀族的内迁与建立的政权对北方民族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者徐黎丽认为沙陀人统治中国北部近百年,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沙陀人拯救唐王室于危难之中,他们建立的政权使得北方民族的历史在融合中得到了发展,而且还是中国正统王朝的延续,同时还促进了民族融合,沙陀人在开发中原的代北地区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6][7]

来源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