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

日本民间传说中的怪物
河童,日文名为かっぱ,是日本民间传说中水陆两栖的怪物,又名水虎。河童外貌身形如四五岁孩童,尖嘴似鸟喙,背上有龟壳,身体其余部分被鳞片覆盖。手脚有蹼,手臂左右相通可自由伸缩。水是河童的力量源泉,它的头顶有个储水用的碟子,水少则力减,水无则力消。[2][3]
关于河童的由来,在日本主要有四种说法。一是偶人说[4],二是渡来说,三是中国河神演变说[5],四是水神说。日本对河童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1444年的词典《下学集》里。《下学集》对于河童的解释是:カワウソ老いて河童になる。(水獭变老后就会变成河童。)[6]到了1603年的江户时代日本掀起了研究河童的热潮,后期还出现了研究河童的专门书籍《水虎考略》,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对河童的印象从“兽”变成了“妖”,逐渐被赋予了吃人内脏和从人的肛门里掏“尻子玉”(指人类肛门中的一个脏器或残存的尾骨,用于储存人类的精气神)的爱好,还增加了力气大、头上有碟、爱吃黄瓜、爱相扑等属性和特征。江户后期的河童形象逐渐小丑化,集中出现了打败、嘲弄河童的故事,如力士白藤源太大败河童等。到了1953年,清水[kūn]的漫画《かっぱ天国》让河童的形象开始走向生活化,多了几分亲和力。如今,市面上的河童已多以卖萌的形象出现了。[7][8]
柳田国男在1932年发表的《盆过河童谈》以及1937年发表的《川童祭怀古》中提到河童是水神信仰沦落后,由神变为妖怪的一个典型事例。[5]河童的存在,是人类社会时代文化的缩影,也是日本对自然神原始信仰的体现。[5][9] 在近现代日本,河童逐渐被赋予了人与自然和谐,幸运吉祥的文化内涵,对日本的经济文化环境等发展有着重要影响。[7]

词源

河童(日语:河童,平假名:かっぱ)意思是居住在河川如孩子般的动物,故名河童。此种怪物在日本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在西日本是がたろ,中国、四国一带又称其为かわこ、えんこう。日本北方如青森县津轻地区有将河童与水虎混同的情况,常出现めどち(medochi)或めんつち的别称。日本南方也称川太郎、河太郎等。[10]日本关东地区则称之为“河童”,日文中的发音为“Kappa”,后在日本全国统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