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

南渡第一名臣、抗金民族英雄
李纲(公元1083年7月27日—公元1140年2月5日),字天纪[2]一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府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1][3]宋代宰相,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被誉为南渡第一名臣。[3][5]
李纲出身官宦,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李纲随父入京,入国子学攻读。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被其父李[kuí]友人推荐,出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等县)司法参军。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李纲得中进士,历任尚书考功员外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后因上书言事被降为尚书比部员外郎。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九月,李纲升迁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1][3]十月因为上书言事被降为尚书比部员外郎。重和元年(1118年)[1],李纲迁为起居郎,兼国史编修官。[3]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李纲因京城发大水上书建言冒犯朝廷,被贬至南剑州沙县监管税务。[1]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李纲被征召回朝,授任太常少卿,李纲献上御戎五策,并力劝宋徽宗禅位于钦宗以对抗金国入侵,[6]当年十二月,宋徽宗禅位于宋钦宗,钦宗即位后,李纲先是做了参谋官,后被提拔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负责开封的治兵御敌事宜。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五日,李纲被任命为亲征行营使,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并亲自登城督战,开封得以保全。[1]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议和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五月,李纲被贬为河东河北宣抚使。李纲到任后,又事事被限制,宣抚使无节制军队之权,徒有其名。后又被冠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被贬[zhé]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后再被贬至夔州(今重庆奉节)。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醒悟议和无用,重新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负责开封府事务。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立即率湖南勤王之师奔赴京城救驾,还未到达,开封已经失守。[1]
宋高宗赵构即位初,李纲一度被起用为相,在任期间曾力图革新内政,但仅七十多天即遭罢免。[7]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李纲被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期间他多次上疏陈述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1][3]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正月十五日(上元节),李纲因病逝世,享年五十八岁。[8]李纲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少师,其亲族十人分别被朝廷授予不同官职。[9]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朝廷追赠李纲为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10]
李纲有效地组织了开封保卫战,屡次击退了金兵,[1]李纲短暂为相,力图革新内政,进奏“邀说十议”,[11]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荐用人才,推荐张所傅亮宗泽等能吏治国。[7]当代学者何圣[xiáng]在《李纲传》中评价认为,他一生为国家社稷,人民安危奔走。[7][12]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