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迪南德·马科斯

菲律宾前总统、总理、独裁者
费迪南德·马科斯,人称老马科斯(其子为小马科斯),全名费迪南德·埃德拉林·马科斯(英文名:Ferdinand Edralin Marcos,1917年9月11日-1989年9月28日),男,毕业于菲律宾大学,1966年-1986年期间担任菲律宾总统[1]
费迪南德·马科斯于1917年出生于菲律宾北伊罗戈省萨拉特市的一个政治世家,父亲曾任国会议员。1934年,马科斯进入菲律宾大学攻读法律[3]。1938年,马科斯因被指控谋杀其父政敌而被捕入狱。[4]后经上诉,于1940年被判无罪释放。出狱后马科斯成为马尼拉的一名出庭律师[1]。1941年,费迪南德·马科斯参加美菲联军,任步兵师少尉情报员。[5]
二战期间,马科斯作为菲律宾武装部队的一名军官参加了对日战争[1]。战后开始涉足政坛,1945年,他加入罗哈斯的自由党,[6]1949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1959年以高票当选参议员,两年后任自由党党魁,后又任参议院议长。1964年,马科斯加入反对党国民党,并成为总统候选人参与竞选获胜[2],于1965年12月30日[1]宣誓就职成为菲律宾第六任总统[2]
1969年,马科斯在总统大选中再次获胜,在菲律宾历史上第一次实现总统连任。[7]1971年下半年以后,菲律宾社会局势动荡加剧[7],马科斯政府于1972年9月23日宣布在全国实行军事管制。[8]1981年,在内外压力下,军事管制被迫取消[2]并举行了总统大选。 马科斯通过修改宪法,在无人竞选的情况下于1981年6月再次当选为总统[9]。1983年8月,马科斯的主要政治对手、反对党领袖贝尼格诺·阿基诺(Benigno Aquino Jr .)从美国回国,在马尼拉机场遇刺身亡。阿基诺的夫人科拉松·阿基诺(Corazon Aquino)和反对派公开宣称马科斯是凶手,反马科斯政府的浪潮迅速从马尼拉扩展到全国。反对党一致要求马科斯辞职或提前举行大选。[7]陷入困境的马科斯政府被迫决定于1986年2月7日提前举行总统大选。在选举中,执政党采取舞弊手段,使马科斯再次当选。对此,反对党予以强烈谴责,上百万人举行抗议、示威活动,并引发兵变。[8]2月25日晚,马科斯被迫离开菲律宾,流亡美国夏威夷。[7]1989年9月28日,马科斯因心脏病在夏威夷檀香山去世,终年72岁[1]
马科斯在总统第一任期内(1965年-1969年)建树颇多,他在整顿政府机构、惩治贪污、打击走私犯罪、扭转社会风气等方面取得成效;在整顿经济秩序、振兴工农业生产、引进外资、城市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作出了贡献。在外交方面,菲律宾政府开始纠正完全依附美国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和经贸关系,积极参与倡导和建立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