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笔

文房四宝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
2
湖笔是指浙江湖州善琏所产毛笔。[4]湖笔又名“湖颖”。“颖”,是指笔尖处透明发亮的一段笔毛,又名“黑子”,其能使湖笔墨饱而不滴,抱拢而不散,耐写且不脆。[5]
湖笔于晋代有了一定的规模。[6]此后因南宋战乱,制笔中心由安徽宣城向湖州善琏转移。至元代,湖笔取代了宣笔的地位,[7]宣纸、徽墨、端砚一起被誉为“文房四宝”,[8]有着“吴兴毛颖之技甲天下”的美誉。明清时期,湖笔制作工艺得到发展,不仅讲究实用价值,而且注重毛笔的装饰效果。[9]
湖笔以尖、齐、圆、健“四德”为特点,即讲究笔锋尖锐、修削整齐、丰硕圆润、挺健有力。[4]湖笔种类多样,可按照笔毛原料、形制大小,锋颖长短粗细,和笔头样式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是按笔毛原料分类的五毫——羊毫、兼毫、紫毫、狼毫和鸡毫。而不同类型的湖笔制作工序也不相同,大致包括笔料、水盆、结头、蒲墩、装套、镶嵌、择笔、刻字等工序。[10]
湖笔产业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善琏的风俗,该地出现了“祭祀笔祖”、湖州文化节等风俗活动,并产生了表现笔工生活情状的民间俗谚。[10]基于其价值和影响,湖笔制作技艺于2006年成功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