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

静脉套管针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 (vein detained needle[2]、套管针、[3]外周静脉导管,[4]是一种输液工具。穿刺时将外套管(导管)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内,当套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外套管留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2][8]静脉留置针的核心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8]其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患者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病患的疼痛。[2]
静脉留置针按结构不同分为直型和蝶翼型两类,按是否与外界相通又分为开放式、密闭式,按是否有安全装置分为普通型和防针刺伤型。[4]
1964年美国BD公司发明了第一代静脉留置针。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材料更为安全,[5]当时仅限于手术室、ICU及急诊科使用。[3]20世纪80年代首次报道护士因针刺伤感染HIV事件,随后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受到重视,增加了针刺伤防护流程,许多安全型静脉输液产品,如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等面市,减少了针刺伤的发生。[5]20世纪90年代,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后,开始在病房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5]静脉留置针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3]

发展历史

1964年美国BD公司发明了第一代静脉留置针。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材料更为安全,[5]当时仅限于手术室、ICU及急诊科使用。[3]20世纪80年代首次报道护士因针刺伤感染HIV事件,随后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受到重视,增加了针刺伤防护流程,许多安全型静脉输液产品,如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安全性注射器、无针附加装置等面市,减少了针刺伤的发生。[5]20世纪90年代,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后,开始在病房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5]静脉留置针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