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人

泛指海外华人移民的子女
香蕉人又叫ABC(American-Born Chinese),本意是指“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香蕉人这个概念的范围已经不再仅限于美国,而扩及整个海外,泛指海外华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也包括一部分自小出国留学,在国外侨居多年未归的华人华侨。[1]
香蕉人一词最早出现在1979年黄哲伦编写的剧本《刚下船的人中》中[2],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国向外移民成为潮流,香蕉人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用以比喻皮肤为黄色,而思想、观念、文化、语言等完全西化的华裔后人。[3][4]香蕉人生活在两种不同文化的冲击中,缺乏身份认同感且具有边缘化特点,但两种不同文化交织也令香蕉人掌握了多元文化,具备更高的知识层次和更强的适应能力。[5][6]
香蕉人成长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文化隔阂使得他们在同父母相处过程中,常会产生分歧甚至冲突,此外,香蕉人还缺少社会认同,得不到中国人及生活当地人的认同[7]。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香蕉人主动学习中国文化,参加了“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增加了自身的身份认同感,摆脱了“香蕉人”称号。[8][9]有评价认为,提高对香蕉人的教育,系统学习中方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于华裔后代而言才不会是冲突,而是一种交融与互补。[6]

起源由来

“香蕉人”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哲伦1979年的剧本《刚下船的人》中。[2]“香蕉人”所指代的群体存在已久,可追溯到近代的中国人到东南亚南洋定居。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新世纪的10余年间,中国向外移民出现了潮流,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到2013年,中国海外移民存量达到934.3万人。与之对应的是,中国也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在中华汉语文化向外传播时,中国人也与西方英语文化国家相互融合。 在融合的过程中,由于中国人与西方人的皮肤分别是黄色白色,黄白二色又喻指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血统。而部分身有黄色血统,但接受的是白人文化教育的群体组合与香蕉外黄内白的颜色组合相同,故香蕉人一词便逐渐在文化碰撞中演化出来,用以比喻皮肤为黄色,而思想、观念、文化、语言等完全西化的华裔后人。[3][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蕉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之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