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蝽科

昆虫纲半翅目下的一科
[chūn]科(学名:Reduviidae)是昆虫纲半翅目下的一科,[1]别名食虫蝽。[3]截至2023年,在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的分类标准中,猎蝽科共有24亚科、1012属、7449种,[1]体量在蝽类排名第二。[7]截止至2014年,中国已发现该科中的13亚科400多种。[8][7]该科昆虫体型多为椭圆形,上下侧扁,一般体长在4~44毫米之间,体宽在4~8毫米之间。雌虫的体长、体宽通常均大于雄虫。其体色较深,通常是土黄色、暗黄色等,体表有斑纹。前足多为“捕食足”,常具刺、齿等突起。[2][8][6]
猎蝽科昆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为常见。[7]其生境多样,在森林、农田、仓库等环境下均可生活。[8][6]该科昆虫多数是肉食性动物,喜捕食其他节肢动物[2][6]少数属于一类外寄生性昆虫,以动物血液为食,如锥猎蝽亚科(Triatominae)昆虫,[8][9][10]还有极少数以动物粪便为食。[8][6]猎蝽科昆虫以喙部与发音沟中的横纹相互摩擦发声,发音沟结构位于前胸腹面,内具若干横纹腹板沟。[8]
绝大多数猎蝽科昆虫的种群资源尚不存在威胁,仅在2017年,该科中的拿破仑虫(Napoleon vinctus)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濒危(EN);[4]2023年,海南杆[xiū]猎蝽(Ischnobaenella hainana)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5][11]猎蝽科多是捕食害虫的昆虫,对农林业有益,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8]

命名与分类

1758年,学术界陆续开始针对猎蝽科昆虫展开系统研究,先后经历了五个研究阶段以摸清该科昆虫的种群情况。[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