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症

一种精神心理疾病
嗜睡症(hypersomnia),又称原发性过度睡眠,指白天睡眠过多。不是由于睡眠不足、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状的一部分。[1]
嗜睡症主要有原发性嗜睡症和反复性嗜睡症两种类型。原发性嗜睡症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反复性嗜睡症会出现很多次,不断地反复。[2]临床表现为在安静或单调环境下,经常困乏嗜睡,并可不分场合,甚至在需要十分清醒的情况下,也表现为不同程度、不可抗拒的入睡。[1]导致嗜睡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内因、外因、生物节律紊乱及其他相关因素四类。[4]治疗嗜睡症必须尽可能地了解病因,以便对因治疗。其次是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1]
2022年9月,斯坦福医学院Emmanuel Mignot和筑波大学Masashi Yanagisawa因在“发现嗜睡症原因及推动睡眠障碍新疗法开发”方面做出的突破性贡献而获得2023年“生物科学突破奖”。[5]

分类

嗜睡症(hypersomnia)又称原发性过度睡眠,指白天睡眠过多。不是由于睡眠不足、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状的一部分。临床上少见,未见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1]嗜睡症主要有两种类型:原发性嗜睡症和反复性嗜睡症。两者的症状相同,但发生频率不同。原发性嗜睡症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反复性嗜睡症会出现很多次,在正常睡眠和过度睡眠之间不断地反复,克莱恩-莱文症候群是最有名的反复性嗜睡症,患者一天内通常会睡超过18个小时,却不觉得清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