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地震带

东亚大陆上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主干断裂带
郯[tán]庐地震带是郯庐断裂带上多发地震的一部分,近北东向分布。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将郯庐断裂带区域范围称为郯庐地震带。[1]郯庐断裂带南起湖北武穴地区,向北经安徽江苏山东,跨越渤海,经东北三省,进入俄罗斯境内,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多公里。[2]因最初发现时认为其北起山东郯城,南至安徽庐江而得名。[3]
历史上,郯庐断裂带活动区域发生过众多强烈地震,其中,1668 年郯城8.5级地震是中国东部发生的有历史记载的最强烈地震。[1]

地震带起源争议

业内普遍认为郯庐断裂带形成于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过程中,之后水平位错出露有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大别和苏鲁造山带达400余公里,并且郯庐断裂带在其南端突然神秘终止。前人基于航磁、古地磁、地质(例如近地表变形、岩石分布、地质年代学)等数据提出了多个关于郯庐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模型,但仍存在较大争议。[4]部分学者主张郯庐断裂带起源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板块碰撞之后的晚中生代,多数学者认为断裂带起源三叠纪碰撞造山过程之中,属于同造山构造。[5]

地震带特征